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問政 >> 部門
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甘肅“鑄牢”新實踐——道中華·絲路行采風組走進張掖
來源:張掖市融媒體中心
2025年07月19日 12:55

分享到:

  中國張掖網訊 7月17日至18日,“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甘肅‘鑄牢’新實踐——道中華·絲路行”活動采風組走進張掖開展主題采風活動。中國民族報社副社長、副總編輯李寅,省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宋樹紅帶隊,來自中央和地方主流新聞媒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及自媒體創作者20余人,深入中農發山丹馬場、山丹艾黎紀念館、山丹培黎學校、河西學院、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等地開展實地采訪和調研。

  在中農發山丹馬場,采風組參觀場史展館,了解馬場養殖基地悠久歷史,見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底蘊,并在草原上取景采風,用鏡頭記錄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張掖后,當地在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在山丹艾黎紀念館,采風組認真聆聽講解,仔細觀看手稿、照片和實物,深切感悟國際友人路易·艾黎先生將畢生獻給中國民族獨立和國家建設事業的偉大國際主義精神。在山丹培黎學校,采風組深入了解學校發展歷程,得知學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思政課程,把艾黎“手腦并用,創造分析”的理念貫穿教育教學和學生培養全過程,傳承發揚光榮歷史和國際主義精神。在河西學院,采風組重點了解該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校建設及“人才援疆”工作,對學校服務新疆建設、促進民族團結的成果與經驗進行深入挖掘。在張掖七彩丹霞景區,采訪組調研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工作,目睹景區依托獨特景觀資源,通過文旅融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采風組懷著崇敬心情,聆聽講解,凝視文物史料,深刻感受西路軍艱苦卓絕的戰斗歷史和感人至深的英勇事跡。

  采風組成員利用兩天時間沿著總書記足跡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拍,通過聽講解、看展廳、實地參觀和采訪,深入挖掘絲綢之路張掖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和現實意義,多維度展現近年來張掖市在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以及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和最新成果。大家表示,后續將通過報道和鏡頭以更大視角、更多筆觸關注張掖,報道展示張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新成效,利用多平臺講好張掖民族團結好故事、傳播張掖高質量發展好聲音。

  中國張掖網訊 7月17日至18日,“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看甘肅‘鑄牢’新實踐——道中華·絲路行”活動采風組走進張掖開展主題采風活動。中國民族報社副社長、副總編輯李寅,省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宋樹紅帶隊,來自中央和地方主流新聞媒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學者及自媒體創作者20余人,深入中農發山丹馬場、山丹艾黎紀念館、山丹培黎學校、河西學院、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等地開展實地采訪和調研。

  在中農發山丹馬場,采風組參觀場史展館,了解馬場養殖基地悠久歷史,見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厚底蘊,并在草原上取景采風,用鏡頭記錄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張掖后,當地在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在山丹艾黎紀念館,采風組認真聆聽講解,仔細觀看手稿、照片和實物,深切感悟國際友人路易·艾黎先生將畢生獻給中國民族獨立和國家建設事業的偉大國際主義精神。在山丹培黎學校,采風組深入了解學校發展歷程,得知學校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思政課程,把艾黎“手腦并用,創造分析”的理念貫穿教育教學和學生培養全過程,傳承發揚光榮歷史和國際主義精神。在河西學院,采風組重點了解該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校建設及“人才援疆”工作,對學校服務新疆建設、促進民族團結的成果與經驗進行深入挖掘。在張掖七彩丹霞景區,采訪組調研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景區工作,目睹景區依托獨特景觀資源,通過文旅融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采風組懷著崇敬心情,聆聽講解,凝視文物史料,深刻感受西路軍艱苦卓絕的戰斗歷史和感人至深的英勇事跡。

  采風組成員利用兩天時間沿著總書記足跡一邊走一邊看一邊拍,通過聽講解、看展廳、實地參觀和采訪,深入挖掘絲綢之路張掖段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和現實意義,多維度展現近年來張掖市在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以及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等方面的生動實踐和最新成果。大家表示,后續將通過報道和鏡頭以更大視角、更多筆觸關注張掖,報道展示張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新成效,利用多平臺講好張掖民族團結好故事、傳播張掖高質量發展好聲音。

編輯:邢琪琦
最新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