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觀點
感悟《條例》中的初心使命
來源:張掖市融媒體中心
2025年06月25日 14:52

分享到: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黨員干部在開展公務活動、辦公資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份《條例》不僅是一份制度文件,更是一封寫滿囑托與期待的時代指引,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在制度規范中讀懂勤儉之道,在干事創業中傳承奮斗底色,在服務群眾中踐行為民初心,共同營造崇廉尚儉、真抓實干的良好氛圍。

  明制度之規,守作風之正,讀懂《條例》中的勤儉之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從井岡山時期的“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革命戰爭”,到延安時期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到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再到《條例》中強調“帶頭過緊日子,勤儉辦一切事業”的政治要求,勤儉節約始終是我們黨一脈相承的精神基因。實踐告訴我們,厲行節約不是一時之策,而是長久之計;反對浪費不是小事小節,而是大是大非。從公務用車到辦公用房,從會議經費到接待標準,《條例》作出細致規定,釋放出黨中央持之以恒正風肅紀的強烈信號。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此為鏡,常懷“儉以養德”的自覺,樹立“精打細算”的意識,在日常履職中把好關口,在點滴行為中涵養作風,真正讓節約成為習慣、讓浪費無地自容。

  強實干之基,礪擔當之志,傳承《條例》中的奮斗底色。回望百年黨史,我們黨正是靠著一股“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拼勁,從紅船啟航走向復興之路;正是憑著一種“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勁,帶領億萬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條例》重申“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正是對這種奮斗精神的時代回應,它像一封穿越時空的信,將革命年代的艱苦奮斗精神帶入新時代發展的語境之中,它時刻提醒我們,權力越大,越要繃緊紀律的弦;條件越好,越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黨員干部要在干事創業中傳承這份奮斗的厚重底色,堅持“實打實”不搞“虛浮風”,做到“接地氣”不玩“花架子”,真正以苦干實干的姿態回應時代召喚,以躬身力行的擔當贏得群眾信賴。

  涵為民之情,踐初心之諾,理解《條例》中的為民情懷。當某些地方還在為會議材料燙金封面耗費財力,某山區小學卻為修繕漏雨教室申請經費屢屢碰壁——這種反差背后,是形式主義浪費對初心的偏移。《條例》中關于財政支出、資源配置、公務活動的一系列規定,歸根結底是為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民生最需要的地方,用在百姓最關心的事情上,體現著黨中央源自初心、回歸本真的為民情懷。廣大黨員干部要讀懂《條例》中“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深刻命題,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事,把組織的要求當作人生信條,在履職盡責中錘煉作風,在服務群眾中升華境界。唯有如此,才能不負黨和人民的信任與重托,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王自龍)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黨員干部在開展公務活動、辦公資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份《條例》不僅是一份制度文件,更是一封寫滿囑托與期待的時代指引,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在制度規范中讀懂勤儉之道,在干事創業中傳承奮斗底色,在服務群眾中踐行為民初心,共同營造崇廉尚儉、真抓實干的良好氛圍。

  明制度之規,守作風之正,讀懂《條例》中的勤儉之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從井岡山時期的“節省每一個銅板為著革命戰爭”,到延安時期的“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到中央八項規定的出臺,再到《條例》中強調“帶頭過緊日子,勤儉辦一切事業”的政治要求,勤儉節約始終是我們黨一脈相承的精神基因。實踐告訴我們,厲行節約不是一時之策,而是長久之計;反對浪費不是小事小節,而是大是大非。從公務用車到辦公用房,從會議經費到接待標準,《條例》作出細致規定,釋放出黨中央持之以恒正風肅紀的強烈信號。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此為鏡,常懷“儉以養德”的自覺,樹立“精打細算”的意識,在日常履職中把好關口,在點滴行為中涵養作風,真正讓節約成為習慣、讓浪費無地自容。

  強實干之基,礪擔當之志,傳承《條例》中的奮斗底色。回望百年黨史,我們黨正是靠著一股“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拼勁,從紅船啟航走向復興之路;正是憑著一種“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勁,帶領億萬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條例》重申“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正是對這種奮斗精神的時代回應,它像一封穿越時空的信,將革命年代的艱苦奮斗精神帶入新時代發展的語境之中,它時刻提醒我們,權力越大,越要繃緊紀律的弦;條件越好,越不能忘記來時的路。黨員干部要在干事創業中傳承這份奮斗的厚重底色,堅持“實打實”不搞“虛浮風”,做到“接地氣”不玩“花架子”,真正以苦干實干的姿態回應時代召喚,以躬身力行的擔當贏得群眾信賴。

  涵為民之情,踐初心之諾,理解《條例》中的為民情懷。當某些地方還在為會議材料燙金封面耗費財力,某山區小學卻為修繕漏雨教室申請經費屢屢碰壁——這種反差背后,是形式主義浪費對初心的偏移。《條例》中關于財政支出、資源配置、公務活動的一系列規定,歸根結底是為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民生最需要的地方,用在百姓最關心的事情上,體現著黨中央源自初心、回歸本真的為民情懷。廣大黨員干部要讀懂《條例》中“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深刻命題,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事,把組織的要求當作人生信條,在履職盡責中錘煉作風,在服務群眾中升華境界。唯有如此,才能不負黨和人民的信任與重托,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王自龍)

編輯:王麗蓉
最新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