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張掖網 >> 縣區 >> 甘州
甘州農業用機械畫出“豐收圓”
來源:張掖市融媒體中心
2025年07月16日 16:55

分享到:

  中國張掖網甘州訊 時下正值農業生產關鍵時節,甘州區田間地頭一派繁忙。從制種玉米抽雄高效推進,到小麥開鐮豐收,再到西瓜成熟收獲,全區農業蓬勃發展,機械化作業為高效生產注入強勁動力。

  當前,甘州區70多萬畝制種玉米進入抽雄黃金期,翠綠玉米株挺拔而立,農戶人工抽雄同時,借現代化機械推進作業。沙井鎮五個墩村高標準基地里,大型抽雄機沿田壟前行,機械臂靈活伸縮精準抽雄,留下整齊植株。

  張掖現代種業集團田間生產經理李海龍說:“我們今年實施‘輕簡型制種玉米去雄機研發制造與熟化’項目,計劃機械化去雄300畝,為全區推廣帶好頭、起好步。”

  制種玉米抽雄關乎種子質量產量,以往靠人工,勞動強度大、效率低,關鍵期常因人力不足影響進度。近日,張掖現代種業開展機具試驗示范,技術人員與省農機推廣總站專家交流,解決機械化技術難題,提升作業質量效率。

  沙井鎮五個墩村村民郭建友說:“抽雄高峰期人工一天300多塊,機械抽雄成本低、減強度,我們特別歡迎。”

  “連續2年在主產區開展6行輕簡型去雄機試驗,優化去雄率、傷株率及生產率。機械推廣讓作業效率大幅提高,縮短周期,緩解用工緊張。”甘肅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高級工程師李興凱說。

  近年來,甘州區加大農機推廣力度,連續兩年實施制種玉米全程機械化示范,成效顯著。

  甘州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站長段海臣說:“輕簡型機械推廣緩解了抽雄用工量大、成本高的問題。機械化作業費每畝約100元,還解決了全區抽雄用工難題。”

  與此同時,甘州區4.48萬畝小麥開鐮,金色麥田自東向西鋪展,收割機轟鳴,夏收開啟。堿灘鎮太平村收割現場,多臺聯合收割機穿梭,麥穗卷入后脫粒、秸稈粉碎一氣呵成,麥粒裝入運輸車。

  堿灘鎮太平村黨支部書記孟鵬林說:“今年種小麥960畝,品種寧春4號,長勢好預計畝產超950斤,5天內可收割完畢。”

  “種植小麥750畝,效益好,國家有補貼,明年計劃擴大種植。”甘肅林楓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開軍說。

  為保顆粒歸倉,甘州區農業農村局提前協調農機、農技人員一線護航,優化收割流程技術,減少損失。近年來,全區落實糧食安全責任,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緊盯增產增收,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盛夏,三閘鎮紅沙窩村西瓜豐收。翠綠藤蔓間,圓潤西瓜惹人愛,村民采摘裝運,田間滿是喜悅。瓜田里,西瓜“躺”在藤蔓間曬太陽,種植戶楊文善組織采收,田外本地小販和外地客商等著裝車外運。

  種植戶楊文善說:“今年種140畝西瓜,價格5毛到5毛5,每天賣40-60噸。收完西瓜收葵花,葵花畝產能賣1400-1500元。”

  瓜商陳曉燕說:“紅沙窩西瓜大瓤紅,張掖人很認可,一天半就能賣掉一車2100斤左右,銷量很好。”

  紅沙窩村地處北部沿山,土質含沙、晝夜溫差大、光照足,西瓜含糖量高,種瓜歷史悠久。近年來三閘鎮調整產業結構,立足本村條件發展品牌西瓜、特色葵花種植,引新品種、用新技術,推廣西瓜與葵花套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全村8000多畝地,種300多畝辣椒、670畝西瓜。種西瓜能調結構,西瓜用工多,自種植后就解決了本村勞力問題。”三閘鎮紅沙窩村黨支部書記李多成說。

  中國張掖網甘州訊 時下正值農業生產關鍵時節,甘州區田間地頭一派繁忙。從制種玉米抽雄高效推進,到小麥開鐮豐收,再到西瓜成熟收獲,全區農業蓬勃發展,機械化作業為高效生產注入強勁動力。

  當前,甘州區70多萬畝制種玉米進入抽雄黃金期,翠綠玉米株挺拔而立,農戶人工抽雄同時,借現代化機械推進作業。沙井鎮五個墩村高標準基地里,大型抽雄機沿田壟前行,機械臂靈活伸縮精準抽雄,留下整齊植株。

  張掖現代種業集團田間生產經理李海龍說:“我們今年實施‘輕簡型制種玉米去雄機研發制造與熟化’項目,計劃機械化去雄300畝,為全區推廣帶好頭、起好步。”

  制種玉米抽雄關乎種子質量產量,以往靠人工,勞動強度大、效率低,關鍵期常因人力不足影響進度。近日,張掖現代種業開展機具試驗示范,技術人員與省農機推廣總站專家交流,解決機械化技術難題,提升作業質量效率。

  沙井鎮五個墩村村民郭建友說:“抽雄高峰期人工一天300多塊,機械抽雄成本低、減強度,我們特別歡迎。”

  “連續2年在主產區開展6行輕簡型去雄機試驗,優化去雄率、傷株率及生產率。機械推廣讓作業效率大幅提高,縮短周期,緩解用工緊張。”甘肅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總站高級工程師李興凱說。

  近年來,甘州區加大農機推廣力度,連續兩年實施制種玉米全程機械化示范,成效顯著。

  甘州區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站長段海臣說:“輕簡型機械推廣緩解了抽雄用工量大、成本高的問題。機械化作業費每畝約100元,還解決了全區抽雄用工難題。”

  與此同時,甘州區4.48萬畝小麥開鐮,金色麥田自東向西鋪展,收割機轟鳴,夏收開啟。堿灘鎮太平村收割現場,多臺聯合收割機穿梭,麥穗卷入后脫粒、秸稈粉碎一氣呵成,麥粒裝入運輸車。

  堿灘鎮太平村黨支部書記孟鵬林說:“今年種小麥960畝,品種寧春4號,長勢好預計畝產超950斤,5天內可收割完畢。”

  “種植小麥750畝,效益好,國家有補貼,明年計劃擴大種植。”甘肅林楓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開軍說。

  為保顆粒歸倉,甘州區農業農村局提前協調農機、農技人員一線護航,優化收割流程技術,減少損失。近年來,全區落實糧食安全責任,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緊盯增產增收,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盛夏,三閘鎮紅沙窩村西瓜豐收。翠綠藤蔓間,圓潤西瓜惹人愛,村民采摘裝運,田間滿是喜悅。瓜田里,西瓜“躺”在藤蔓間曬太陽,種植戶楊文善組織采收,田外本地小販和外地客商等著裝車外運。

  種植戶楊文善說:“今年種140畝西瓜,價格5毛到5毛5,每天賣40-60噸。收完西瓜收葵花,葵花畝產能賣1400-1500元。”

  瓜商陳曉燕說:“紅沙窩西瓜大瓤紅,張掖人很認可,一天半就能賣掉一車2100斤左右,銷量很好。”

  紅沙窩村地處北部沿山,土質含沙、晝夜溫差大、光照足,西瓜含糖量高,種瓜歷史悠久。近年來三閘鎮調整產業結構,立足本村條件發展品牌西瓜、特色葵花種植,引新品種、用新技術,推廣西瓜與葵花套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效益。

  “全村8000多畝地,種300多畝辣椒、670畝西瓜。種西瓜能調結構,西瓜用工多,自種植后就解決了本村勞力問題。”三閘鎮紅沙窩村黨支部書記李多成說。

編輯:鄧瑞
最新相關新聞